当前位置: 首页>>县情>>历史文化

水灾无情党有情

来源:高台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作者:段进泓 发布时间:2019-04-24 17∶23
字体:【 打印


1952年春耕之际,高台县完成了土地改革,全县征收、没收土地6.5万亩,3.66万名农民喜获土地。翻身农民扬眉吐气,精耕细作,兴修水利,努力发展生产。正当农民沉浸在秋粮丰收在即的喜悦之中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水灾正悄悄地袭来。

据《高台县志》记载:1952年9月9日至15日,连降大雨,榆木山山洪暴发,冲毁三清、柔远2渠,淹没农田1万多亩,民房428间,受灾群众近4千人,其中淹死1人,伤1人,淹死牲畜37头(匹)。

接到汛情,县委、县政府立即派出2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冒雨下乡调查灾情,组织救灾。14日上午,县委、县政府召开全县抗洪救灾工作动员会,县委书记郝子君强调:“我们的党员干部下去后,要与群众打成一片,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,把群众的疾苦当成是自己的疾苦,尽量帮助他们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”县长李苇塘要求:“立即组织群众开展堵渠排水、抢收熟粮、扶苗补种”。会后,抽调干部41名,分为6个组,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,全县迅速掀起了一场抗洪救灾的热潮。

发放救灾款物。根据群众受灾程度,县政府先后发放救灾款1.325万元,救灾粮1.2万斤,受灾严重的农户每户发放救灾款25元,救济粮30斤,受灾较轻的农户发放救灾款3元,救济粮5斤。人民银行给农户贷款9.314万元,贷发粮食、秋菜籽种14322斤。

发动群众补种。根据时节和土地情况,县委、县政府发动群众排水后立即整地施肥,补种荞麦500多亩,其它排水迟的农田全部种了大白菜、萝卜等秋菜,全县7500多亩受灾农田得到复种。

整修渠道建防洪坝。县委、县政府发动群众3万多人,奋战20多天,修补了三清渠、柔远渠和农田支渠、毛渠等70多条40多公里,新建防洪大坝13公里。

互帮互助渡难关。县委、县政府动员无灾区帮助受灾区、干部职工帮助受灾群众。一区第2乡群众帮助受灾回族马万仓修建房屋2间,借给粮食15斗,第5乡、第6乡、第7乡群众给第8乡的受灾群众支援粮食2600斤,捐款5395元,捐送棉花12斤、衣服18件、席子10页、饭碗348个、盆子22个,使42户231名受灾群众第2天就开锅做饭。二区第1乡、第2乡群众给受灾群众调剂土地170亩补种荞麦,第12乡互助合作社给受灾群众支援荞麦、白菜、萝卜籽种250斤。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和工商个体户、企业、城市居民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短短的5天时间捐款8700元、粮食3000斤、衣服670多件。

干部身先士卒树榜样。县委书记郝子君检查灾情走到一个村子时,道路被冲毁,水流湍急。乡干部劝他别去了。他说:“看到灾情我难受,看不到灾情我更难受。”说完就脱掉鞋子卷起裤腿趟水过去。县长李苇塘在修建拦洪坝时,头顶草帽、身披雨衣,扛着铁锨亲临第一线指挥,带领干部群众白天战酷暑,晚上住坝上,没吃上一顿热饭。一区第8乡乡长张吉勋动员乡干部腾出宿舍,安排8户受灾户居住,自己和乡干部住到会议室里。三区第2乡干部带领群众120多人抢运木料300多根,打土坯18000多块,为受灾农户修建住房12间。

在这次抗洪救灾中,哪里有灾情,哪里就有党和政府的关怀;哪里最艰苦,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。受灾农户没有一户因受灾吃不上饭、住不上房、种不上地。二区第10乡65岁的老汉拿着救灾款背着救灾粮热泪盈眶:“我老汉活了65(岁),旧社会发水灾,衙门里的老爷头都不伸,我出外逃饭6次;新社会发水灾,书记县长带领党员干部挖沟排水,还发钱发粮救命,共产党真是我们的大恩人”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